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業健康發展的意見》(國發〔2012〕14號),重點培育認定一批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加強對小型微型企業的公共服務,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開展了第三批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認定工作。依據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認定的管理辦法》(工信部企業〔2012〕197號)、《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關于推薦第三批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的通知》(工信廳企業函〔2013〕216號)的要求,山東省省石油裝備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通過了審核,被評為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市場競爭已經從企業發展戰略向產業集群戰略化演化。產業集群通過專業化分工和群落協同效應顯現出的競爭優勢,日益受到廣泛關注,紛紛成為企業、產業、區域參與國際競爭的主要力量和組織形式。當今,企業自身的檢驗檢測能力較弱,多數企業都反映,企業自建實驗室投資太大,生產產品又必須委托第三方檢驗,多數產品只能是送往上海、天津等城市的質檢部門做性能測試或質量檢驗,有的出口企業甚至要委托國外的檢驗機構進行檢驗,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并且時效差,嚴重的影響了產品的研發和市場的開拓。因此,搭建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成為當前重要而又迫切的一項工作。
山東省石油裝備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依托東營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建立,2011年3月3日由山東省質監局批準籌建,2013年3月正式通過驗收,并正式啟用。中心自成立以來,通過完善檢測服務體系,搭建產品質量檢測服務平臺,提供大型儀器設備共享服務,引導全市石油裝備健康快速發展;搭建石油裝備企業開發共享網絡平臺,向社會開放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對外提供共享服務;聘請專家,改善青年科技人員的科研環境和人才待遇,加大科技人員的培訓力度等形式,創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以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為重點,帶動石油裝備產品檢測、技術研究、人才培訓,對中小企業發展具有積極的影響。
作為國家中小企業服務平臺,中心將在現有工作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力度,在抓好工作推進,完成階段性目標的同時,著重抓好功能深化和能力提升,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可有效解決中小企業產品檢測能力不足、檢測手段與標準不統一、重復建設等問題。隨著檢測服務和業務的逐步拓展,可為企業節約耗費在異地檢測上的人力、財力、物力和時間消耗,逐步探索應用新的技術手段,進一步降低全市石油裝備制造業企業的成本費用,進而提高產品質量,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可為缺乏高技能人才、企業管理等方面專業培訓能力的中小企業提供后續教育平臺,有利于緩解制約企業發展的人才瓶頸問題;有利于完善勝利經濟開發區基礎功能,有利于提升園區軟件環境,為企業提供信息及政策咨詢、技術研發與推廣、知識產權保護、法律咨詢與援助等“一站式” 綜合服務;可以有效彌補行政手段的不足,進一步完善東營市石油裝備制造產業的發展環境,聚集和利用各種社會資源,充分發揮產業特色優勢,推動石油裝備制造產業的又好又快發展。
|